跳至內容

基金參與2010聯合世界大會 10-14.6.2010
面向世界.展示香港社會資本發展多元模式

「2010聯合世界大會:社會工作及社會發展之願景與藍圖」,首度由三個國際和八個本地主辦單位攜手在香港展開第一次國際性的會議。

基金應主辦單位的邀請,參與協辦會議的兩個項目,分別為「工作坊」和「安排實地考察活動」,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示本港社會資本發展的多元模式及成果,發揮影響力。是次國際會議於2010年6月10至14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有接近三千名本地及海外社會工作者、學者及政策制定者等參與。



協辦「社會資本:建設社區能力的基石」工作坊
5個基金計劃,展現5種本地社會資本發展特色

爲了突出社會資本發展在提升社區能力的果效,基金與大會在2010年6月11日協辦之工作坊以「社會資本:建設社區能力的基石」為題,邀請五項由基金資助的計劃團隊分享寶貴的實戰經驗。

工作坊約有一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加者出席,反應踴躍。工作坊由基金委員會主席楊家聲先生揭開序幕,他向與會者介紹基金概念在香港推動社會資本的情況和初步取得的成果。接著由基金評審及評估小組委員會主席梁祖彬教授主持工作坊,簡介在香港推動社會資本的重點策略,並以個案研究形式分享五項計劃的推行經驗及成果。

1.

個案1:發動社區網路 ---
連結低收入家庭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羅淑君女士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科學系副系主任丁惠芳博士,以推行「兒童友好---社區建造工程」計劃作為實例,分享在深水區建立社區網路的經驗。計劃以兒童成長需要為基礎,推動商界夥伴參與成為兒童的筆友,擴闊兒童的眼界,提升兒童的學習及發展潛能。同時,計劃透過組織家長義工群組,建立一個有助兒童成長的社區環境。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工作坊約有一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加者出席,反應踴躍。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基金委員會主席
楊家聲先生
基金評審及評估小組委員會主席
梁祖彬教授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
羅淑君女士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科學系副系主任
丁惠芳博士



2.

個案 2:現代師徒 ---
提升年青人創業就業能力

路進會創辦人梁劉柔芬議員和主席潘國樑先生用推行「以心謀生職FUN天地」計劃為例子,闡釋如何有效動員商界的參與,設計出高效能的培訓課程以建立社會資本。計劃特意招募一些未能適應傳統主流教育的年青人,通過活動主導的培訓課程、師徒配對及舊生會網路,成功協助年青人建立支援網路及重拾自信心,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或發掘他們的創業潛質。在完成課程之後,年青人更獲取在私營公司實習的機會,並由課程導師及「師父」提供支援及支援。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路進會創辦人
梁劉柔芬議員
路進會主席
潘國樑先生



3.

個案 3:醫、社、福聯手 ---
為社區及長者提供全面承托

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經理(護理及社區醫療)黎雪芬女士介紹的案例是「長青安健屋鷙計劃」。計劃結合護理和社會工作專業,設立由社工管理的社區健康中心,由護理人員教授居民義工及長者基本的護理知識和技巧,共同定期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和出院病友,長者提升自理能力後能夠參與社區,在區內築起一張社區關懷網,同時成功減低長者出入急癥室及入住醫院的比率,達致多方得益的局面。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經理(護理及社區醫療)
黎雪芬女士



4.

個案 4:發掘星級樓長 ---
發動居民參與構建互助網路

「南區愛心鷙」計劃是香港仔街坊福利會在港島南區公共屋鷙發展社會資本的成功例子。總幹事鄺恩寶女士娓娓講述發展社區網路的三個階段:確認、連結和擴充套件,而該計劃首創的「樓長/層長」制度,動員「樓長/層長」分工關顧所負責樓層的街坊,有效建立街坊關顧網路。星級樓長陳志榮先生現身說法,分享他與街坊街里、互相關懷及打成一片的心得,就是想盡辦法發掘街坊的長處,加以善用及發揮,增加鄰里之間的信任和社區投入感。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總幹事鄺恩寶女士
星級樓長陳志榮先生



5.

個案 5:成立跨界別督導委員會 ---
建構和諧安健城市

「建構東涌和諧安健城市」計劃是一個由地區人士和跨界別持份者共同組織成的社區團體「東涌安全健康城市」負責推行,充份體現結集跨界別力量為社區出心出力的成功例子。香港教聯會黃楚標學校梁兆棠校長是計劃工作委員會主席,他開心地分享現時已有24間機構派代表參與計劃的督導或工作委員會,能夠有效集合地區力量和資源,同時提高居民參與社區的投入感,聯手打造東涌成為和諧安全健康城市。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梁祖彬教授與分享嘉賓合照留念。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場內亦展出介紹基金及五個計劃的展板,供在場人士進一步瞭解。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香港教聯會黃楚標學校
梁兆棠校長



實地考察活動

基金計劃團隊與外地參加者全接觸

緊接工作坊,於2010年6月12日的下午,約十多位分別來自美國、荷蘭、英國、日本、印度、泰國等地的朋友,參加了基金安排的實地考察活動,參觀了由基金資助的千色裁藝計劃(右圖)和「龍情點」(左圖)互助網路計劃。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龍情點」互助網路計劃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千色裁藝計劃



活動的第一站為設立於新蒲崗的千色裁藝工場(下圖),此計劃由樂群社會服務處推行,以「自家創」的成衣製作為平臺,集結相關企業、設計學院及製衣服飾從業員協會等不同界別的網路,撮合了一群擁有多年製衣經驗的婦女與本地年輕時裝設計師,通過建立師徒關係,互補互惠,成就了專業手藝與創新設計結合的優勢,為已被視為式微的香港製衣業開創新的經營空間。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設立於新蒲崗的千色裁藝工場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以「自家創」的成衣製作為平臺



計劃團隊安排了裁縫師傅、車衣女工、青年設計師等計劃參與者現身說法,簡介計劃和工場的背景、分享師徒合作心得和經驗。參觀者對工場的成立背景及運作情況甚感興趣,尤其是如何透過成員之間的互助互信和夥伴協作等優勢,與國內的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模式競爭,令這一項漸漸式微的工業可以繼續發展。計劃團隊迴應時表示,他們的競爭力在於獨特的設計、高品質、嚴格監控和「香港製造」的品牌。他們認為所獲取的金錢報酬並不是他們最關注的東西,能夠實踐自己的興趣與才能,那種滿足感最為重要。最後,各參觀者更獲得由計劃參與婦女親自設計和製作的布袋作留念呢!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裁縫師傅(圖三右)、車衣女工(圖二中、圖三左)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裁縫師傅(圖三右)、車衣女工(圖二中、圖三左)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青年設計師



隨後,參觀者來到位於何文田的東華三院黃祖棠社會服務大樓,探訪「龍情點」計劃。此計劃旨在推動九龍城區居民建立互助網路及共融精神,以老、中、青跨代組成的「少爆雜技團」為切入點,通過三代人合作、練習和公開演出,為成員充能,增加彼此融合,並能有效編織緊密的互助互動關係,推動他們服務社區,以及促進跨代共融。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以老、中、青跨代組成的「少爆雜技團」為切入點,通過三代人合作、練習和公開演出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參觀者來到位於何文田的東華三院黃祖棠社會服務大樓,探訪「龍情點」計劃

雜技團的成員界乎五歲至九十多歲,計劃團隊特地安排了長者、婦女及中學生三代成員分享,包括:個人心態的積極轉化、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到不同年紀的朋友、增強了自信心和相處技巧等。其後,雜技團更即席表演帶有社會資本訊息的雜耍,更教導參觀者雜耍的技巧,眾人都看得賞心悅目,玩得不亦樂乎!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教導參觀者雜耍的技巧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中學產生員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長者成員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婦女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