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單元一:社會資本理論介紹

什麼是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的背景

「社會資本」是過去二十年全球各地備受關注的概念,亦廣受不同界別政策制定者、學者及實踐者討論及應用,當中包括:社會學 (e.g., Portes, 1998; Walters, 2002)、經濟學 (e.g., Dasgupta, 2005; Glaeser et al., 2002)、公共衛生 (e.g., Kawachi et al., 2008; Villalonga-Olives et al., 2018)、社會服務 (e.g., Castillo de Mesa et al., 2019) 及社區發展 (e.g., Halstead et al., 2022; Williams et al., 2022) 等。在1990年代,美國學者羅伯特‧普特南 (Robert D. Putnam, 1995; 2000) 先後出版名為《獨自打保齡球》(Bowling Alone) 的書籍及相關文章,當中提及當時社會資本下降的現象,形容人們逐漸減少參與社交活動,人與人之間關係逐漸疏離及失去互信,以致出現社會孤立的處境,各種生活困難及社區問題也隨之衍生。在此之後,各界對社會資本的討論便更熱烈。不同國際組織包括:世界銀行 (World Bank)、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均強調社會資本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消除貧窮、社會持續發展及經濟發展等議題中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 (Grootaert, 1998;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09; Woolcock, 2001)。

不同的國際研究均指出社會資本為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 (Villalonga-Olives et al., 2018)、社區福祉 (Greenberg et al., 2016)、社會及經濟發展 (Wallis et al., 2004)、減輕貧困 (Zhang et al., 2017)、抵抗災禍 (Rapeli, 2018)、環境保護 (Su et al., 2021) 及種族共融 (Hawes & Rocha, 2011) 等,帶來正面的作用。而在過去的新冠疫情期間,多項研究亦指出社會資本有效協助社區共同抗疫,如防疫資訊的交流、各項保護措施的實施、維持社交距離,以及疫後的恢復 (e.g., Borgonovi & Andrieu, 2020; Pitas & Ehmer, 2020)。因此,世界各地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均將發展社會資本作為重要的政策目標及實踐策略,希望為社會帶來長期和持續的影響。基金推動本港社會資本的發展如下圖(圖一)。

圖一:社會資本發展的目標
圖一:社會資本發展的目標

社會資本的定義

綜觀不同的國際文獻及研究,儘管學術界並未就社會資本提出劃一的定義,某些定義已經被廣泛引用。當中包括皮埃爾‧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詹姆斯‧科爾曼 (James Coleman)、羅伯特‧普特南 (Robert Putnam) 及林南 (Nan Lin) 所提出的定義(見下列社會資本主要理論部分)。根據世界銀行、不同學術研究結果及基金的計劃推行經驗,社會資本是指一些能夠有效促進社會互動質素和頻率的制度、關係 (網絡) 和社會規範 (個人態度及社會價值觀) (圖二)。

圖二:社會資本的定義
圖二:社會資本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