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28期基金通信 — 共•商•善举
Together WE Create

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图片

张 坚 庭
电影导演、演员、编剧和监制


参与社区 为城市补充维他命

城市本身是一个有机体,街巷、大厦建筑是硬件,行人住客是细胞,恶菌是问题,益菌是平衡问题的武器。如果一间公司创建在城市之内,他必然是有机体的一部份。上上落落,出外午餐,社区有如身体的器官,而自己的公司员工自然是身体的一部份。参与社区等于为城市补充维他命,自己及其他人、物皆有好处,投入愈多,对社区感情愈发深厚。当社区是个人及企业记忆的一部份时,我们不轻易以利润数字为最高境界,员工们对社区愈有感觉,对公司的归属感愈强。如果企业领袖对地区投放丰富的时间与资源,员工当然知道高层对自己也当如是,最后赚的就是:双赢。

哈佛把收生标准作了一个很大的改动,把分数从第一位降至很低的位置,而社区服务及环保意识等成为收录新生的最高标准,因地球是一体,城市、社区也如此。

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图片

吴 安 仪
世界女子桌球冠军


给有心企业十个“赞”

主题故事所提及的企业参与例子,象为街坊、长者、少数族裔提供了一支盲公竹,引导他们去安全地带,为香港加添人情味及温暖。这些企业低调地参与社会服务,更显真挚,我给他们十个“赞”!

我经常参与社会服务,当中有两个活动,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 惩教处邀请我到监狱做广播节目,与在囚青年人分享经历,鼓励他们重建生活。我告诉他们以前我不爱读书,会考只有一分,生活不开心。幸好后来爱上打桌球,令我生活变得充实及有方向,每天专注练习,最终成为职业桌球手,经常代表香港到外国比赛。

2. 我受乐施会邀请参与“关怀在职贫穷”活动,和清洁工人兴姐上楼收垃圾。原来要将满满的垃圾车推动是很困难的;提起重甸甸的垃圾放入垃圾槽时,自己也很易被扯进去!遇到超大袋垃圾,更要逐件背去垃圾房!好惨!

这两次服务让我领略到,给予在囚青年鼓励、协助,就可助他们重投社会;工人付出大量体力及汗水,值得全香港人关心及尊敬。

其实香港很多基层/弱势人士,只需要有人“扶一扶”,就可以生活得好一点,我们的社会也会更有人情味。

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图片

阮 水 师
基金委员会委员


与社福机构结盟 定点定期服务

最近我参加了基金安排的实地探访,与“‘耆’盼有您•共融社区互助计划”的团队及学生义工交流。同学藉多次探访与长者创建互信,了解他们的过去,为他们编写生命故事册。同学都很认同与社福机构结盟和多次探访的重要。其实,企业在策划义工服务时,这概念同样重要, 以下有几点策略可作参考:

  1. 创建长期服务的伙伴
  2. 集中资源定点、定期服务
  3. 善用企业优势
  4. 栽培企业义工领袖,倡导义工精神
  5. 定期分享及庆祝成果


当中第一、二点尤其是创建社会资本的重要步骤。透过长期、定点、定期服务,就能创建互信,使服务事半功倍。

我退休前在港灯工作,公司的义工服务对象主要是港岛区长者。几年前有同事提出一些退休同事,特别是独居的,都需要服务,但却未能受惠。公司立即支持这建议,资助同事买小礼物定期探访退休同事,与他们饮茶叙旧。这个服务更突显一句名言──善事由家做起。

从那时开始,同事们互相配合,有些去探访院舍/长者中心的老友记,有些去探望退休同事,落实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丽景象。

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图片

赵 凤 仪
社会资本挚友、海天堂有限公司董事


坚持 为社区带来改变

我很喜欢今期封面故事的主题—“共•商•善举”。过往我也曾透过不同平台(如携手扶弱基金、“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等)与很多社企和团体合作,又试过提供平台让青年人在假期中获取工作经验。

我非常鼓励企业按公司情况组织义工队,持续参与不同的社会服务,让员工从义工服务中获得满足感,继而将义工精神推展至家庭和邻居,让更多人感受到香港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最近一次探访基金计划团队的活动,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义工那份坚持。不论老人或小童,互信关系都很需要时间去创建。来自不同界别的义工(包括学生、地区人士、社工、企业等)坚持定期探访,彼此携手协作,凹凸互补,让有需要人士得到尊重和关爱。我相信义工因坚 持而为社区带来改变,那份满足感实在非笔墨所能形容。只要大家善用资本(你身边的人脉网络)和努力坚持,必定能在不同岗位上为社区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