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4期基金通訊 — 街坊情 植根新社區
計劃大發現
家‧愛連線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執行機構 香港善導會—家庭支援服務
計劃推展期 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
對象 在囚及更生人士家庭
推行地區 全港各區
主要協作夥伴 譽宴集團、DHL Global Mail (Hong Kong) Limited、仁濟醫院方若愚長者鄰舍中心、香港添馬網上扶輪社、善啟慈善基金會、天主教聖伯多祿復生會、多間中學
資助金額 $2,476,000
目的
  1. 改善在囚及更生人士的家庭功能,建立家庭支援網絡,提升其家庭的社會資本;
  2. 引進各界資源,提升更生人士及其家人的社區參與;及
  3. 提升更生人士及其家人的能力,讓他們與社區人士一同服務社區,促進社區人士對在囚及更生人士的接納與包容。
推行策略
  1. 建構跨階層支援網,促進在囚及更生人士及其家屬與社會人士彼此瞭解與接納,加強社會凝聚力。
  2. 協助在囚及更生人士家屬重塑個人資本,擴濶其社會網絡,提升互信及團結。
  3. 轉化更生人士及家屬成為助人者,服務同路人,達至自助和互惠。
  4. 透過社區教育消除社會大眾對在囚及更生人士的誤解,促進社會融和。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一道「深窗」,可能阻隔了在囚人士與其家人在身體和心靈的接觸,彼此缺乏關愛;可能讓家屬感到蒙羞及擔心受到歧視,隱閉了自己而令社會網絡越來越薄弱;可能使更生人士及其家屬在更生路上舉步維艱,孤獨無援。

然而,「家‧愛連線」計劃讓「愛」跨越了深窗,成為重建「家」庭關係與「連」結社會網絡的良方!

愛越深窗 開啟溝通之門

計劃洞察到在囚人士的需要,從三方面介入以加強他們與家庭成員的溝通和接納,包括成立了「家家有情–天倫互助社」和「家有小寶」兒童小組,讓一群在囚人士的父母、配偶、兄弟姊妹或子女能互訴心事,減低被社會標籤而導致的壓力及理解在囚人士的處境,以建立互相支援網絡。同時,計劃亦為在囚人士舉辦「生命及家庭教育小組」,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社交能力及學習與家人相處;再透過心意傳遞計劃,促進他們向家人表達關懷,讓愛能衝破隔膜,跨越深窗,重建家庭關係。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圖片

關愛同行 編織同路人互助網絡

「於同行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更生人士及其家屬的喜與悲,期望鼓勵他們以正向思維面對未來的挑戰,原來同時亦激勵了自己……」「天倫大使」張太悟出助人自助的真諦。

更生人士與家屬所經歷的困難,實不足為外人道。因此,計劃培訓了一班過來人轉化成為「天倫大使」,以支援剛重返社區,需要重新認識和適應社區生活的更生人士。「天倫大使」會藉著探訪,與更生人士及其家屬建立互助的關係,編織同行互助的支援網絡。就如其中一位更生人士家屬黃太表示:「兒子在獲釋後惡習未能立即改變,令我與年長的丈夫感到身心疲累。幸得到『天倫大使』的關心和經驗分享,使我更堅定地以正確的價值觀再教育兒子。」

愛無界限 宣揚跨界別共融精神

除了更生人士及家屬的努力,不同界別人士的接納和支援更有助他們融入社區,擴濶他們的社會網絡,故計劃將共融資訊推而廣之,進入校園,由過來人向學生分享更生路上的心路歷程。此外,計劃鏈接了多間企業提供物資及招募義工成為「同行者」,透過參與探監、接送在囚人士及家屬等活動,讓「同行者」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他們的處境,以建立互惠互助關係。企業義工均表示活動不但令他們有機會認識到不同人士,更加強了他們與不同背景人士溝通的技巧。

「愛」既能化解在囚人士與家人之間的隔膜,亦能建立家屬之間互助互信的支援網絡,更能超越不同界別的界限,讓不同背景的人士共同成長,實踐社會資本中的互惠與共融。

原來只要多一點「愛」,便能跨越深窗,讓共融精神在社區上植根。

「家‧愛連線」計劃

跨界別協作

在囚及更生人士家庭

仁濟醫院方若愚長者鄰舍中心、善啟慈善基金會、社區人士

譽宴集團、DHL Global Mail (Hong Kong) Limited、香港添馬網上扶輪社

多間中學
推行策略
透過不同的互助平台,擴濶在囚/更生人士及其家屬的互助支援網絡 轉化更生人士及其家屬服務同路人,達至自助和互助 引進各界資源,支援在囚及更生人士與其家屬,建構跨階層支援網 透過社區教育,消除社會人士對在囚及更生人士的誤解
手法
  • 天倫互助社
  • 兒童互助小組
  • 在囚人士生命及家庭教育小組
培訓「天倫大使」及「同行者」一同服務:
  • 家愛同樂日
  • 送贈活動
  • 心意速遞計劃
  • 書信互通服務
  • 青年及家長分享
  • 電臺宣傳
  • 微電影教材
效果
改善在囚及更生人士的家庭功能,建立家庭支援網絡 提升更生人士及其家人的社區參與,提升他們的能力 促進不同背景的人士接納與包容更生人士 加強學生及社會人士對在囚人士和家屬的瞭解,達至社區共融